反霸凌資訊 An-ti Bullying Information

「我只是在開玩笑」、「只是好玩而已」,故事中韓潔他們的作為,有那麼嚴重嗎?

做出貶抑、排擠、欺負、騷擾或戲弄等不友善的行為,讓人覺得難過或受到傷害,影響到正常學習活動,都屬於霸凌喔! 不過霸凌在法律上有嚴格定義,所以當疑似或覺得有霸凌時,建議同學先報告老師,讓學校的專家來確認處理。

故事中洪恩因為中性的髮型就被戲稱是同性戀,這樣的行為可能涉及微歧視喔!一起來認識什麼是微歧視吧~

微歧視的「微」並非指歧視的形式很「微小」或是歧視不存在的事物 ,而是強調受到刻板印象之影響,族群歧視仍舊存在當代社會,只是轉而以各種樣貌幽微地潛藏於各種看似中性或是善意的語言裡,毫無懷疑地在主流社會中持續地被你我使用;每天持續地說著想著,就強化了刻板印象與偏見,默默傷害社會裡脆弱的那一群人。

我想好好面對微歧視事件!該怎麼做呢?

面對微歧視事件,沒有哪一種回應或化解法是正確、有效的,畢竟根據每個人的價值觀、宗教信仰或人格特質,對於事件的感受都不盡相同
不過若是選擇要正面處理的話,3個小技巧可以幫助你更安全地進行:
1. 尋找適合回應的時機與場所
2. 將對方的個性、立場納入考量
3. 評估自己對事件的認識程度

我該不該站出來解開誤會呢?如果湘妤被貼上「骯髒」的標籤…

一旦人被貼上某類標籤後, 別人就會依照標籤的分類來看待他,把他的行為都認定是符合標籤的分類,而且之後難以改變。 像是學生要是成績不好,就容易被貼上「不聰明」的標籤,這會掩蓋他人看見他的其他優點。無論這個學生表現出什麼行為,周遭的人都會認為他是不聰明的,逐漸的這個學生對自我的看法也會受到大家影響,認為自己真的是不聰明、平庸的。 霸凌者也更容易拿這樣的理由,找這些同儕開刀。

故事中的誤會很有可能加劇日後的霸凌事件。若霸凌發生時,許多同學都有看見或聽見。同學們做為霸凌事件的旁觀者,該怎麼做呢?

對於被霸凌的人來說,即使只獲得一個人的援助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
霸凌事件的旁觀者可以採取多種行動來挺身而出:
1. 質疑霸凌行為。透過改變話題或對行為進行質疑等簡單的舉動即可轉移焦點。
2. 以幽默的方式討論一些趣事並轉移焦點。
3. 人多力量大!旁觀者可以集體干預,以表明大多數人是反對霸凌的行為。
4. 與作為欺凌對象的人同行,以幫助分散潛在的欺凌行為。
5. 私下聯繫被霸凌者,讓他們了解您反對此等行為以及您對他們的看法。
這將能產生積極的影響!

勇敢站出來!旁觀者對於霸凌預防和介入至關重要

霸凌的旁觀者是指親眼目睹霸凌行為或以社交媒體、網站、簡訊、遊戲和應用程式等數位形式目睹霸凌行為的人。當霸凌行為發生時,80% 的時間都有旁觀者在場。旁觀者有可能在霸凌情況下發揮正面作用,特別是對於被霸凌的青少年而言。當受到霸凌的青少年得到同儕的保護和支持時,他們的焦慮和憂鬱就會減少。 當霸凌行為的旁觀者介入時,57% 的情況下霸凌行為會在 10 秒內停止。

如果我沒有站出來…:旁觀如何對霸凌現象造成影響

霸凌現象的本質,其實是團體中瀰漫著一股恐懼的氛圍。因為,除了霸凌者和被霸凌者,霸凌情勢要能形成並持續,還有一個要素,就是旁觀者的冷漠與袖手旁觀。當團體中的每個人,都害怕被孤立、排擠時,彷彿只要有人成了霸凌對象,其他人似乎就安全了。因此,大家當然默許霸凌的發生與持續。

故事中,湘妤遭遇到昔日好友的霸凌,她應該怎麼辦?

1. 向導師、家長反映,向學校投訴信箱投訴
2. 向縣市反霸凌投訴專線投訴
3. 向教育部24小時專線1953投訴
4. 於校園生活問卷中提出
5. 其它(好同學、好朋友)
6. 向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留言專區反映

遭遇霸凌時,其他反映管道

兒福聯盟
哎喲喂呀兒童專線:0800-003-123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,下午四點半至七點半
服務對象:12歲以下兒童
我想聽你說 LINE 官方帳號:@antibullying

兒福聯盟少年專線:0800-001769
服務時間:週二至週六,下午四點半至七點半
服務對象:12歲-18歲的少年
少年專線 Line 線上聊 @youthplus_cwlf